NEWS CENTER
添加時間:2024-04-24瀏覽次數:238次
民營醫院24766所,床位220萬張,職工202萬人;
民營三級醫院486家,占三級醫院的15%,較上年度增加78家;
民營二級醫院5130家,占二級醫院的47%,較上年度增加559家;
民營一級、未定等共19150,占同口徑醫院的85%;
民營醫院診療6.1億人次,占醫院的16%;
民營醫院出院3698萬人次,占醫院的18%;
民營醫院手術1028萬人次,占醫院的14%;
民營醫院住院手術率28%,比公立醫院低12個百分點;
民營醫院病床使用率60%,比公立醫院低20個百分點;
民營醫院平均住院日10.5天,比公立醫院高1.5天;
民營醫院門診次均374元,比公立醫院高53元;
民營醫院住院次均8187元,比公立醫院低3488元;
民營醫院總收入5522億元,占醫院的13.5%;
民營醫院總支出5402億元,占醫院的13.8%;
民營醫院收支結余率2.17%,比公立醫院低2.4個百分點;
民營醫院人員經費1571億元,人員經費支出比為29%;
民營醫院人均人員經費7.8萬元,是公立醫院的41%。
總體上看, 民營醫院當前仍以小型機構為主,多而不強。 高層次人才匱乏,加之疫情沖擊,多數醫院運營困難。
注:以上數據來自于2022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
圖 美的·和祐醫院
受疫情期間對醫療健康領域的關注度提升和需求增長的影響,2019~2022年我國民營醫院投融資交易數量總體呈現先升后降的趨勢,2022年前的投融資交易數量逐年增長,自2022年開始呈回落態勢。2022年較2021年交易數量下降近40%至84筆,總體交易金額僅較2021年下降約7%至295億元。交易回落主要受到國企醫院改制潮于2021年底收官的影響,加上疫情期間醫院的經營與業績持續承壓。然而,具備服務及運營經驗和資本運作能力的專科醫院規模化擴張仍在持續。
近四年我國民營醫院投融資前3位
聚合: 1.國企醫院改制落幕,醫院并購保持活躍; 2.專科醫院診所并購連鎖化加劇,多標的控股收購成常態; 3.紓困類交易持續,跨界企業回歸聚焦主業; 4.消費屬性賽道依托規模化優勢領跑,持續拓展服務能力; 5.熱門專科醫院交易次數為:眼科、口腔、婦產、美容和腫瘤; 5.戰略投資主力:專科醫療集團和綜合醫療集團; 6.戰略投資動因:能力拓展、品類擴張、市場開拓、資源整合、多元化、財務投資。
圖 徐州仁慈醫院
359家醫院已經實施DRG/DIP,占76%;
251家醫院主要問題是“支付方式改變帶來政策性虧損”,占67%;
已開展三級醫院,平均配置病案管理人員5人,專職編碼員3人;
已開展二級醫院,平均配置病案管理人員2人,專職編碼員1人;
已開展醫院中,90%以上的三級和二級醫院認為醫療數據分析對醫院來說非常有價值,約80%的醫院對第三方機構的數據分析有較高的或強烈的服務需求,尤其是三級醫院。
各醫院有50%的傾向于全流程數據治理服務,即“邀請專業機構入院進行全流程指導”。
已開展醫院希望解決“準確發現病案首頁問題”、“精準分析虧損原因并提出解決策略”、“提升全員DRG/DIP認知水平”。
開展主要困難: 1.部分醫院尚未建立DRG/DIP下MDT管理機制 2.部分醫院尚存在臨床專科配合度不高的現象 3.社會辦醫院病案管理能力和人力配置都較多問題 4.半數以上醫院實施DRG/DIP后存在“政策性虧損”
注:調研時間為2023年5月,有效樣本為474家醫院,分布于27個省、162個地市,其中三級醫院占22%,二級醫院占62%,下同。
167家已參加過等級醫院評審的醫院中,僅有65家醫院非常了解并掌握《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2年版)》及其實施流程,占39%,22家醫院完全不了解,占13%;
167家已通過評審的醫院中,140家醫院設立專業職能部門開展等級醫院評審常態化管理工作,占比83.83%。未通過評審但三年內有計劃申請參加等級醫院評審的192家醫院中,為參加等級評審已經做了全面內部評估的醫院占23.44%,已經做了部分評估的醫院占40.63%,35.94%的醫院尚未實施評估。
已通過等級醫院評審的醫院在對照《三級醫院評審標準(2022年版)》自我評估后,認為還需要重點加強醫療質量管理能力(86.83%)、醫療數據統計分析能力(82.04%)、信息化建設與應用能力(80.84%)等。
評審數據共性問題: 1.專業人員相對較少 2.首頁數據質量差 3.信息化系統建設滯后 4.對評審指標缺乏了解 評審現場共性問題: 1.醫院的質控體系不健全 2.十八項醫療核心制度的落實不到位 3.醫療安全管理不到位 4.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工作存在若干問題 5.臨床路徑管理需進一步完善 6.依法執業管理有待加強
334家了解日間醫療最新政策,占70%;
120家已開展日間手術,其中三級醫院占46%,二級醫院占20%;
三級醫院2022年院均日間手術720臺,占擇期手術臺次比11%;
二級醫院2022年院均日間手術460臺,占擇期手術臺次比27%;
已開展醫院的具體管理模式主要是“共用手術中心手術室,各相關臨床科室分散式管理”,占54%;
主要開展日間的學科為“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普外、骨科等”。
主要制約日間手服務的因素為 “醫院適宜病種少” “醫保支付缺乏政策引導和傾斜”
172家醫院設立了重癥醫學科,占36%;
三級綜合醫院設置重癥醫學科的比例為98%;
二級綜合醫院設置重癥醫學科的比例為42%;
2022年院均開放13.8張,病床使用率為55%,其中三級醫院為60%;
已設置醫院,平均執業醫師9人,護士21人,其他專業技術2人,
其中三級醫院為執業醫師12人,護士32人,其他專業技術3人;
不開設原因: 受醫院業務特點和服務規模所限(34.11%); 現有場所設施尚不能達到設置要求(21.85%); 缺乏重癥醫學專業的醫護人員和醫院級別限制均占20.20%。 制約科室發展主要因素: 患者量不足,占69%; 缺少優秀學科帶頭人,占62%; 醫保支付政策不完善,占47%。
圖 山東臨沂金鑼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