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添加時間:2024-04-25瀏覽次數:214次
01
池州市唯一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池州市人民醫院坐落在池州市主城區中心地帶,古池州十景之一的百荷公園旁,為池州市唯一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是池州市醫療急救、教學科研和健康管理中心。
山東省院七院對這座老院區進行了“手術刀式”的精細化重構設計。設計內容包含了既有建筑改造、急救中心新建、醫療動線重構及景觀環境提升等,是老城區醫院改造提升的典型案例。
醫院現狀鳥瞰圖
02
現狀與問題:功能、流線混亂,風格迥異
院區主要樓座圍繞中心廣場散落布置,功能分區不明,流線組織混亂。患者就醫存在較多的穿科室、走室外的現象。現有建筑設計風格及設計年代迥異,整體性較弱。新建的內科病房樓與急救中心與原有2號樓與3號樓的設計年代相差近20年,立面效果相差較大。2號樓與3號樓建筑形象色彩陳舊。南入口廣場及院前道路交通擁堵,缺乏統一的組織。
現狀總平面及功能圖
設計團隊立足現狀、著眼未來,采用分步改造實施的策略,對整個院區進行了整體的規劃設計。通過設計,力求塑造一所能夠展示池州醫院特色、體現現代化醫療服務水平的綜合性醫院。
03 老城區醫院的重構更新
(一)架構醫院流線的主動脈
面對院區散落的現狀建筑,建筑師在各個樓座之間植入醫療連廊,架構了醫院流線的“主動脈”。該連廊如同脊骨一般,串聯起了各個重要功能單元,提高了患者就醫的便捷性。
醫療連廊圖 立體交通分析圖 醫療連廊鳥瞰圖
(二)改造2、3號樓
2、3號樓有著20多年的歷史,設計師保留其主體結構,于內部植入全新的功能科室。該樓位于幾個主要樓座的中間位置,患者使用非常方便。 打破原有建筑內部的功能格局,相當于對建筑做一次“大手術”。設計師進入工程一線考察,仔細研究現場的每一道墻體每一塊地板,并詳細咨詢科室的意見。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制作符合醫療流程的平面布局圖紙,塑造全新的醫療工藝流線。
功能檢查科效果圖 患者走廊效果圖 B超檢查效果圖 交通電梯廳效果圖 日間病房效果圖 病房效果圖
改造完成后,院區形成了以醫技功能為核心,內科樓、體檢中心、急診、外科住院分列布置的功能格局。患者就診路線短捷,醫院運營更高效。
功能區劃圖
(三)建設急救中心大樓
醫療連廊向南延伸可以連接急救中心。作為池州市主城區中心地帶的三甲醫院,池州市人民醫院承擔起了全市區人民的急救任務。現有的急救樓建設年代久遠,內部空間局促,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化急救中心的空間要求。本工程將其拆除,建設面積約2萬平方米的急救中心大樓。新建大樓位于城市兩條主干道的交叉路口,交通便利,辨識度較高。
總平面圖
新建急救中心開設急救綠色通道,滿足快速高效的救治要求。獨立的急診手術電梯可將患者送達手術室,為患者爭取寶貴時間。搶救室與急診影像科臨近布置,影像科人員可以快速地使用床旁影像設備對患者進行檢查。EICU設置靠近搶救室與蘇醒室的位置,做完手術后患者可快速地進入EICU進行監護,對患者的監護沒有中斷,避免了危險情況的發生。此外,急救中心還開設急診病床150床。
急救中心鳥瞰圖 主入口人視圖
(四)梳理交通停車、提升環境品質
醫院建筑改造擴建完成后,設計師著手梳理院區的交通并提高環境品質。患者經門診前廣場到達建筑內部,通過連廊到達各門診及醫技樓座。連廊的路線簡潔唯一,識別性強,方便快捷。外來探視人員由東側探視廣場進入住院公共大廳,路線清晰明了。潔物及工作人員分別通過門診醫技部外圍進入,與患者流線適度分隔,各行其道。污物進行收集,最后集中并由院區污物出口送出。
改造后總平面交通圖
由于院區現有停車位數量不足,設計于“中心綠地”的地下建設停車場,解決患者“停車難”問題。地下停車場預留接駁口,將來可與遠期車庫進行連通。
上圖LOFT車庫剖面圖 下圖 LOFT車庫實景圖
地下車庫采用先進的LOFT車庫的設計理念,總層高約13米,可平層停入四層機動車。相較于原始的機械停車或平層停車,使用方便的同時減少開挖土方量,節省了工程投資。
中心共享公園實景 中心共享公園效果圖
地下車庫的上方設計為中心共享公園,為住院患者提供休憩療愈的場所。大片景觀綠地廣場,結合建筑單元之間的景觀花園,形成一個點面結合的立體景觀系統。共享花園、池水景觀等使整個組團成為一個會呼吸的醫院,充分體現生態醫院的特點。
04
環境提升,體驗改善:老城區的醫院重新煥發生機
池州市人民醫院項目通過整體改造提升,使一所54年歷史的老城區醫院重新煥發了生機。醫院的環境品質及交通狀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在院區內部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舊建筑,節約了建筑材料和大量能源,縮短了建設工期,實現了綠色醫院的設計目標。改造完成后精心設計的建筑空間、過硬的軟硬件設施、細分的專業科室,使患者就醫環境得到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