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添加時間:2024-02-21瀏覽次數:386次
濕地上的綠色現代化智慧醫院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遷擴建工程
關鍵詞:智慧醫院 綠化隔離帶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創建于1919年,是浙江省首批通過三甲評審的四家綜合性醫院之一,醫療服務輻射浙南閩北贛東近3000萬人口。醫院南白象和公園路兩個院區占地總面積530余畝,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核定床位3380張,實際開放床位3850張。 醫院位列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榜(綜合)第68位,27個學科入圍全國學科科技影響力百強,2019年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中列全國第18位。2021年門急診量531萬人次,出院病人20.67萬人次。醫院學科設置齊全,整體綜合實力突出,獲批浙江省級區域醫療中心。醫院以“辦人民滿意的醫院”為使命,以“創建百姓放心、員工稱心、管理創新、醫教研協同發展、學科特色鮮明的一流大學附屬醫院”為愿景,以“厚德、博學、嚴謹、創新”為核心價值觀,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 2000年初,原公園路院區占地僅29畝,隨著就診量逐年增加,公園路院區長期超負荷運轉,發展空間受到嚴重制約。為不斷提高城鎮居民的健康狀況和醫療條件,醫院聯合市政府提出遷擴建要求,著力改善醫院硬件設施,提升就診環境,建設智慧型醫院。 2007年,投資23億元、占地500余畝的新院于溫州甌海區南白象鎮開建。新院區包括門急診??浦行?、醫技病房綜合樓、醫療保健中心、傳染病中心等。醫院采用全新思路和超前的觀念,改革傳統的管理模式和醫療流程,突出“以疾病為主線、以病人為中心、以人為本”的醫療理念,以各科室功能專業化為中心,將幾個相關的??凭徒O置,便于聯合診治。 總體規劃以“為病人提供最佳診療環境,為醫護人員創建高效的醫療管理”為前提,合理布局功能分區,醫患分流,潔污分流,在空間設置中盡量做到減少交叉感染。醫院建筑以多層為主,并與環境相結合,重視室內與室外的環境設計,創造花園式的生態醫院。
概況
建設地點:溫州甌海南白象 建設周期:2007年10月—2012年10月 投資金額(萬元):230487 建設用地面積(㎡):333733.3 總建筑面積(㎡):338994 建筑容積率:0.74 建筑密度(%):17 主建筑層數(層):10 主建筑高度(m):40.5 停車位(輛):2015 設計床位數(張):2000 設計日門診量(人次):5000—6000 設計日急診量(人次):500 設計日手術量(臺):150 建設內容:該項目為異地新建項目,設定醫療用床2000張,征用土地500.6畝??偨ㄖ娣e338994平方米(含地上248469,地下90525平方米),主要包括門急診醫技病房綜合樓223797平方米,醫療保健中心7354平方米,感染中心9189平方米,地下主要設置后勤保障、運行設備及車庫。廳、科研辦公用房;地下室主要建設內容包括設備用房、機動車庫、非機動車庫等。 獲獎情況: 03標段榮獲2014年度全國建設工程裝飾國優獎;01標段榮獲2014年度浙江省建設工程錢江杯獎。
總平面圖
亮點
一 自然明快的建筑設計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新院區內所有建筑柱網均為7.8米x8.5米的統一模數,既適合地下室停車位布局,亦適合病房空間構設。
外立面實景圖
從外觀上來說,簡單的矩形結構簡潔、流暢,低調不失現代感;進入醫院內部,四通八達的院內水平交通,行走路徑便捷明了:進入主入口處正前方為門診前臺,東邊為門診醫技通道,西邊為住院通道,實現最快速的分流,避免入院人群在大廳大面積滯留。
合理的人流路線
醫院采用溫馨的裝修風格,引入色彩標識概念,不同的樓棟采用不同的色系,并在護士站、主門廳、接待臺等特殊區域做好指引點綴,通過這樣的色彩標識使整個就醫導向流程更簡潔、有序、高效。 住院大樓東西兩側均為玻璃幕墻,整體輕盈通透,這樣的布局減少大體量的壓迫感,而鏡面的作用使得醫院與周邊綠植、河流融為一體。 四幢大樓南北立面均設置成玻璃裝飾帶及保溫鋁板交替相間,給人親切、明快的感受。醫技中心部分的建筑外立面鋪設大塊的、密實的自然花崗石和玻璃鑲嵌的實體,南北穿過四幢玻璃建筑。 在滿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整個醫院形成一座錯落有致、縱橫多變、交叉有序、虛實相宜、設計有度的標志性現代化醫院。
二 花園式的綠化設計
醫院位于江濱水岸,杏林飄香,以“一岸、兩軸、九園”為空間結構,醫療區的主體建筑建在南側基地的中心,建筑內有多個約400平方米左右的綠色透光庭院,種植了天然綠色植物,形成了醫院主體建筑內部的生態帶和小氣候,利于自然采光、通風。
生態綠色醫院
新院用地從東至西的綠化有明確的分區。院內的各單體建筑均被綠化環繞,庭院中的綠化被設置為幾何圖形,住院部中綠化作為花園點綴其間,并配有園間小徑。 醫院內的大型內院設計成為不同的主題花園,就連地下停車庫內部都設有茂盛的綠化帶。醫療保健中心設在自然綠化帶的西南部,給患者提供療養和康復的良好自然環境。
晨曦中的醫院 春天的醫院
南廣場被兩個矩形樹林圍繞,使整個醫院的醫療區仿佛置身于茂密的叢林中。感染中心坐落在北側,周圍樹林將整個建筑包在其中,起到了很好的綠化隔離作用,又滿足了衛生防疫的要求。
三 人性化的智慧醫院設計
我院打造“就醫一件事”應用,全流程“智慧就醫”管理, 實現看病少排隊、付費更便捷、檢查少跑腿、服務更貼心、配藥更方便。 破解就醫難題,顛覆傳統就醫流程。為讓患者減少排隊環節,通過數字驅動實現檢查智慧約,省時省力更省心; 為讓患者熟悉就醫流程,系統自動生成患者就診日程表,通過智能引導,實時提供下一步就診信息,引入AI智能導航,使就醫路徑單一化; 為讓患者掌握就診信息,為患者提供“診后一清單”,使診療的費用明細、檢查檢驗報告、用藥和診療注意事項等一目了然。
醫院南大廳實景
優化就醫環境,提升醫院治理水平。創新就醫模式,改變患者就醫習慣。打破院內院外診療分界,推行“云醫院”和“手機門診”等線上服務,延伸醫療服務范圍。 在患者端提供名醫在線約、醫患溝通暢、在線支付、藥品快遞等模塊,在醫生端賦予醫生與線下一樣的患者管理功能。 醫院堅持以患者為中心,讓數據多跑路,讓患者少跑路。應用上線后,醫院就診環境大為改善,通過隱身的后臺服務數據起作用,提升了同一時段內各類醫療資源的合理配置水平,實現患者就醫省流程、省步驟、省時間。
結語
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本著合理布局、經濟實用、組織結構明確、重點突出的原則,醫療流程創新、高效、經濟,能更靈活地適應未來醫療事業的發展。 醫院總平面布置保證了良好的治療和休養環境,防止院內感染,便于管理,合理分區用地,留有足夠的綠化面積、適量的建筑密度、合理的內天井設置,使醫療建筑物有了良好的通風和日照條件,具有前瞻性,滿足了國家提倡的節能、綠色、環保的要求。 本項目建筑體量大,功能復雜,施工工藝煩瑣,總分包配合內容多,實施難度大。在規劃設計及施工管理過程中,獲得了社會極大關注,也獲得了各級政府及有關專家的大力支持。項目投用后,目前運行良好,有清晰的各類工藝流線,有便捷的患者就醫體驗,有良好的員工幸福感。室內外環境相得益彰,已然成為一座花園式的綠色智慧醫院。 然而在醫院近十年的運營過程中,也發現許多設計的不足,存在不少遺憾。 首先是醫院設計和建設存在時間差,雖然設計了2000個停車位,但由于醫院所在片區缺少交通規劃,周邊交通基礎設施不成熟,交通流線不暢通,醫院附近道路網狹窄,附近配套車位數量少,加之急門診量巨大,病人的停車問題成為醫院的痛點。 其次,單體建筑面積大,雖然采用了很多天井引進采光和通風,但暗房較多,照明和空調的能耗不經濟。 再次,病房布局還是傳統式布局和單廊式設計,醫患流線未能徹底分開。 最后,醫院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對科研用房提出更高要求,前期布局相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