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CENTER
添加時間:2024-01-29瀏覽次數:375次
一、 中國康復醫療現狀 中國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逐漸嚴重,平均每年凈增長800萬到1200萬老年人。2022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1億,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超過4000萬人,大約有1億的老年人口有康復需求。同時因交通事故、工傷、意外傷害、心理精神等所帶來的病人越來越多,需要康復治療的患者數據在逐年攀升。 我國的康復醫療事業發展較國外起步晚,老百姓對康復的重要性認知不足,大多數患者(超過4/5)手術過后,選擇回家“休養”,常因此錯過最佳恢復期,使身體部分功能減弱,甚至造成終生癱瘓,需要依賴他人才能自理。科學證實人體的代償能力非常強大,如果在骨折、顱腦損傷、心腦血管疾病等診治早期,及時介入科學的康復治療,病人的生活質量會得到大大提升。調查顯示,腦血管疾病患者在急性期過后,如果能夠進行有效的康復治療,其中90%的患者可以恢復行走,30%的患者可以重返工作崗位。如果沒有進行康復治療,這些數字會降至6%和5%。 各地大型三甲醫院床位壓力巨大,目前政府出臺系列政策,促進康復醫療的發展,以社會辦醫,推動二、三級綜合醫院設立康復學科,或將部分一、二級醫院整改成康復醫院。當病人在大型三甲醫院經過急診期后,便可綠通到這些專業康復機構,不僅能夠提高大醫院醫療衛生資源的利用效率,增強社會投資活力,同時可以讓一些一、二級醫院盤活存量,讓閑置的醫療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也可使更多患者得到有效的康復治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實現醫患雙贏,解決長期 “看病難、看病貴” 的社會矛盾。 二、 西南地區單體規模最大的康養醫學中心 (一)概況:“—個中心,兩個主體”提供醫康養閉環服務 本期鑒賞項目“天府康養醫學中心”,建筑設計來自中建西南院總承包工程有限公司,室內設計由國內醫康養產業全過程設計領域知名企業科圖設計擔綱。項目占地28.8畝,總建筑面積5萬余平方米,由國企背景的天投集團下屬天投健康產業投資公司與香港新風天域集團旗下顧連醫療聯合開發和運營,依托雙方在資金、團隊、管理、運營等多方面的優勢打造川港合作典范——西南地區單體規模最大的康養醫學中心。 項目分兩期建成,一期為按照國內最高三甲標準打造的三甲康復醫院——成都天府新區顧連禾泰康復醫院,總建筑面積3.5萬余平方米,最大可展開至800張醫療床位。醫療團隊由香港+三甲團隊構成,采用國際多學科診療模式、N對1個體化服務模式、以疑難復雜功能障礙為重點的康復技術特色模式,為患者提供符合國際標準的康復醫療。一期于2023年1月投運。二期為成都天府新區禾養顧連老年病醫院,正處于室內施工階段。 整個項目集醫療、康復、護理、養老等功能于一體,“—個中心,兩個主體”聯袂打造覆蓋全年齡層次、全康復需求、全服務形態的綜合性后急性期醫療服務體系,提供醫康養閉環服務。 項目位于成都市天府新區直管區萬安片區,麓山大道與成自滬高速交會處,交通便利,距成都市中心約20千米,距興隆湖片區約9千米,距麓山大道地鐵站900米。 (二)項目初衷:不出國門享受全球優質醫療 康復醫院的患者通常普遍具有認知能力差、行動不便、心理障礙等身心問題。成都天府新區顧連禾泰康復醫院的打造初衷,是希望患者不出國門就能享受全球最優秀的康復醫療資源和優質服務,致力于成為西南地區高科技創新康復醫院與康復實踐中心,將人性化關懷和尊貴的體驗擺在優先考量的位置。 (三)項目設計理念:改變傳統醫院設計,潛移默化植入人文關懷 設計尊重項目港資背景的醫療企業文化,以國際化視角、現代主義設計思想為基礎,在倡導香港先進康復服務模式“臨床康復一體化”的同時,嚴格參照三級康復醫院及護理院建設標準。改變傳統醫療機構的設計思路,注重醫生與患者的心理感受及使用方式,弱化空間醫療感,注意色彩、造型與周圍環境協調。利用不同的層數變化,形成具有一定節奏韻律感的室內色彩和主題,突出康復醫院高度的專業性及獨特的精神內涵。將人文關懷潛移默化地植入空間,突出項目無障礙設計的細節屬性。 康復醫院由于其接診人群的特殊性及長期性,對康復訓練診療設施有使用需求的人群不僅包括住院部患者,還包括恢復期康復甚至是維持期康復的患者。人性化的空間不僅表現在院區總體布局分布、整體動線流向等整體設計上,也體現在綠地可視度、色彩采光效果、無障礙設計等建筑細節處理上。同時,康復醫療空間作為醫院治療與社會生活銜接的診療環節,需要在環境空間內設置生活化、社區化設施。這不僅對康復診療極為有利,也利于患者更好地適應家庭和社會生活。 室內設計時將同理心作為根基,周全考量康復患者的特定需要,突出以人為本,化繁為簡的設計思路。對現有醫院品牌圖形策略及色彩進行建筑元素的抽取和提煉,結合溫馨的庇護區域加以定義,通過變化的燈光照明、柔和的曲面墻、大幅木材、良好的通風、充足的采光......搭配顧連標志性的粉藍配色,營造出舒緩平靜又富有活力的空間氛圍,以期病患能在一種熟悉的居家感和平易的觸感環境中愉悅身心,從而達到最佳康養狀態。 各樓層等候區域摒棄傳統醫院冰冷的座椅,設置粉藍色、杏色沙發,給人一種寧靜的、清新的感覺,充分營造尊重、安全、庇護和常態化的氛圍。期望患者可以像在家里休息一樣舒服自在。 (四)醫療功能布局: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適老化設計 醫院內部的交通主要靠核心筒的6部電梯串聯,因此在設計中如何規劃科室及交通路線,減少對垂直交通的依賴,是本項目在設計上要考慮的。一層圍繞接待大廳設置了掛號收費、藥房、出入院辦理,為了方便患者家屬休息及等候,還設置了咖啡休息廳及企業文化展示區;二層集中設置了門診、康復評定、功能檢查科及檢驗科,可讓患者就診及檢查全部在二層完成;三層設置手術室及ICU,以提高運行效率,保障病人安全;為了減少患者上下樓往返及提高康復治療師的工作效率,OT治療大廳、智能康復大廳、PT治療大廳、日常能力重塑區、家具無障礙模擬治療區、ST治療室、認知治療室、心理治療室、中醫康復室、物理因子治療室、水療室、蠟療室等康復治療區設置在建筑中間層,形成綜合治療單元。 細節設計上,充分考慮老人、殘疾患者需求,建筑出入口均為平坡無障礙設計。走廊通道安裝防撞扶手,合理設置上層扶手和下層扶手的高度,保障患者使用安全。增加無障礙衛生間比例,適當增加女衛面積。衛生間內設置無障礙扶手及緊急呼叫裝置,衛生間滿足1.5米直徑輪椅回旋空間,門凈寬設置在0.9米。服務窗口同樣為無障礙設計,上表面距地面高度0.7米,下部留出寬0.75米、高0.65米、深0.45米的空間,供乘輪椅者膝部和足尖部移動。 整個項目由于單層面積較小,大部分患者需乘坐垂直電梯往返病房與康復治療室,所以科學地規劃平面布局,滿足各部門之間的功能關系及豎向流線在本項目中尤為重要。在工藝流程設計上,合理規劃內部交通流線,形成順暢有序的交通組織,做到醫患分流、潔污分流。整個項目功能布局上始終圍繞以人為本的核心思想,以醫療功能為單元劃分樓層分區,相關功能集中設置,以患者為中心,做到服務半徑更合理。 (五)軟裝設計:溫暖的設計點燃生命的活力 軟裝設計延續整體設計思路,并對其進行重組展現,以體現生命健康屬性。配色在現代感的大體量空間中,以明亮舒適的淺色調為主,塊面性地融入溫馨柔和的木紋飾面,弱化醫療機構冰冷的感覺,同時局部融入象征健康蓬勃的生命色彩元素,讓設計點燃空間活力。 (六)專項設計:科技與智能化加持項目的國際化 此外項目在醫療專項設計、建筑內部給水、排水系統等方面采用國際先進設施設備,為患者提供國際前沿醫療服務,并經過反復論證,杜絕交叉感染,高效控制污染源排放。在智能化版塊同樣也有重點考量,設置互聯網、物業網兩套計算機網絡,并采用雙核心、雙鏈路雙路由、虛擬化搭建,各網絡均采用三層架構,以方便后期運維管理,提高網絡安全性。